讲座回顾 | 邓一恒:加拿大主流网络报纸中的华为框架——从国内辩论主题到国际冲突焦点

发布时间:2024-12-11

 


125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及新闻传播学院博导、亚利桑那大学传播学博士邓一恒教授受邀为学院同学带来主题为“加拿大主流网络报纸中的华为框架:从国内辩论主题到国际冲突焦点”的讲座,结合个人研究分享了如何运用框架理论对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严怡宁老师主持讲座。

邓一恒教授首先分享了她关于加拿大主流报纸中的华为框架的研究。加拿大国内当时就是否允许华为参与其5G建设展开辨论,各方意见不一,而后又逢孟晚舟事件突发,基于此背景,邓教授对《环球邮报》2018年初至20193月期间有关华为的新闻文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媒体如何偏离或顺应政府和社会及政治精英的立场。

随后,邓一恒教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框架理论,并分析了西方媒体框架化中国的现状。她强调新闻文本的研究通常被置于框架研究下,但单一的框架理论不能构成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该研究,她为同学们提供了三个可参考的理论模型:索引理论、级联网络激活模型以及事件驱动模型。

索引理论是指记者选择新闻来源的规范,即记者如何确定各种正面、合法或“可信”的新闻来源的范围。级联网络激活模型指出信息通常从政府首先流向其他政治精英,再由媒体捕捉并迅速传递给公众,且公众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自下而上影响媒体乃至政府。事件驱动模型解释了戏剧性事件可能颠覆官方叙事。

最后,邓一恒教授阐述了编码过程和研究结果,指出在孟晚舟事件之前加拿大媒体将华为框架化为“国家安全威胁”和“宝贵的伙伴”,而该事件之后则以“中西冲突的焦点”为主要框架。进一步的话语分析发现,尽管“国家安全威胁”和“宝贵的伙伴”框架并存,但前者占据主导地位。邓教授提醒同学们新闻框架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框架的呈现和罗列,还需深入分析,解构媒体框架化的过程,探讨其背后的成因。

在互动交流环节,邓教授就如何结合文献和数据编制编码表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她表示编码既要基于文献,也要结合实际数据,并非完全个人主观臆断的过程。同时,她指出论文最后的讨论部分,应当跳出数据结果本身,在理论层面上跟前人研究进行对话,寻找论文的理论意义。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未来如何进行新闻框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建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