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83年的国际新闻专业。经过40余年发展,学院已形成“国际化”“厚基础”“实践型”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全球传播和国际舆情智能数据为研究重点的教学研究实体。


目前学院拥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新闻传播学科一级硕士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3个二级学术硕士点,1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下设全球传播二级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体系。


学院开创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融合创新教学育人模式之先河,作为“上外新华社战略合作项目”重要内容,2011年开设“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为全球媒体、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和机构培养掌握两门外语、具有国际媒介素养、通晓国际传播规则的国际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2014年获批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际型)201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019年,实施大类招生和“1+3”的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入选中宣部和教育部设立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培养项目并于次年开班,打造国际化、实践型国际传播高端后备人才。2023年成立“Z世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基地”。近年来,学院获批校级以上精品或优质课程20余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部级重点课程10余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


近年来,新传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12年本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2017年学院与中国日报社签署共建协议,联合创立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中心。2019年与上海市委宣传部签署部校共建协议,成为对接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的教学科研高地。学院以全球传播案例平台为抓手,推动跨学科跨部门协作,以成果为导向践行新文科理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国际传播实践案例和国际传播学术案例有机结合,助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学院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已形成一支中外师资长期协作的教学科研团队,包括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前任主编哈筱盈教授和美国国际传播著名学者Wayne Wanta教授等。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50%,拥有博士学位的超过80%,所有专业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学院多位教师拥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海外名师、上海市重点人才工程、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等高端人才称号。每年聘请40余位业界专家、高级编辑和记者参与学院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55项,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及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36本,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注重推出学科标志性成果,包括:《全球传播与中国话语》系列青年丛书、《全球话语与媒介研究》连续出版物以及《国际新闻与数字传播》系列教材等。2022年以来,学院与国际舆情中心合作创办国际期刊Online Media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 (中文刊名《网络媒体和全球传播学刊》),每年出版4期,搭建英语学术界和多语学术界的学术交流平台,用英语、俄语、法语等8种语言发布论文摘要,获得较高国际引用率,引起国内学界高度关注。


学院多次主办或承办高层次国际会议,包括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016年亚洲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由外交部主办的一带一路媒体研修班、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与国际传播学术沙龙,“Z世代与全球传播国际传播学会(ICA)前会,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高端论坛等。


学院坚持将智库研究和学理研究有机融合。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作为上海市重点智库和上海市高校一类智库,组建多语种教学和科研团队,推动交叉学科融合。智库报告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采纳及表彰。


在上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学院创新国际化合作的内涵与模式,有效推进全球新闻教育和科研国际合作。学院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莱斯特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开展双学位项目;与美国佐治亚大学、太平洋大学等高校开展线上教学合作、博士生访学项目,及“3+1+1”合作教育项目。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学位及交流,如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美国滑石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等。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州州立大学、英国林肯大学、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实行科研交流和师生互访,还聘请海外知名教授参与学科建设,开设短期工作坊,举办外国专家专题讲座。学生出国学习和短期交流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始终坚持“实践型”人才培养特色,积极开拓国际传播实战项目,包括“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新闻报道项目”“全球新闻报道暑期实践项目”以及“海外多语主题调研项目”等。学院实验中心包括2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教育部网络与新媒体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学院还与松江区委宣传部合作建立上外-松江全球传播实训基地(占地1700平方米),成立“上海松江”客户端英语编辑部,推出全国首个区县融媒体中心英文频道,并作为上海唯一入选项目获评为“2021年度全国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学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委宣传部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国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澎湃新闻、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单位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产出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产品,如:IP Shanghai国际传播企业案例,“部长来了”国际传播系列视频,“百年大党,老外看中国”“老外看冬奥”“百姓话思想”等系列视频(中译英)等,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和创新育人相结合的全新路径。


学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新观指导人才培养,拥有丰富的学生活动品牌,每年举行各类专业比赛,广泛组织媒体参观交流以及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在学校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国家级和上海市级挑战杯、互联网+”双创大赛以及国家级和上海市级计算机能力大赛等重大赛事奖项。继学院于2018年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后,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创新形式讲述中国故事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学生党支部工作案例精品作品、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魅力传播中国声音获上海市基层党建优秀项目、学院薪火相传微信公众号入选全国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单位、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院教工一支部获评为第二轮上海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毕业生人才辈出,成为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事业的中流砥柱。包括中共二十大中央候补委员、《中国日报》总编曲莹璞,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周树春,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兼外事局局长袁炳忠,中宣部国际传播四个一批人才江和平,知名国际时事评论家杜平等一批传统媒体中坚力量。同时,新传学子还在新媒体、著名海外媒体、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国企外企中崭露头角,如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李嵘、《欧洲时报》副总编余梁意、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研究员张昆、彭博社香港分社宋碧云、外交部新闻司孙徐枫、外交部驻多哥使馆李焱、联合国妇女署程思嘉、华住集团首席战略官郑杰、保时捷中国公关传媒副总裁唐凤靓、昕诺飞大中华区整合传播副总裁肖丹等。更有创业成功、弄潮时代的,如灿星文化传播公司制作总裁金磊,3am咨询创始合伙人张翼,嘉年华整合营销公司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吴兆华,Inspire蕴世传播集团合伙创始人兼首席增长官宋晓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