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周甲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分期、实践案例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4-12-04

 


1127晚,新华社湖北分社原副社长兼总编辑、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兼职教授、高级记者周甲禄老师受邀为上外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带来主题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分期、实践案例及展望”的讲座,结合个人观察与经历分享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发展并对做好对外传播提出建议。郑闯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周老师先对大家选择新闻传播专业表示了肯定,鼓励大家坚定信心,为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接下来,他为同学们梳理了中国对外传播的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传播的基本路径、以及传播的特点。他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播区别于西方的冲突路径,持续采取和平的路径进行对外交流。随后,他详细梳理了汉、唐、元、明、清这几个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重要的几个历史时期,并指出了对外传播发展的几大特点。

周老师随后为大家分享了三个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他细致讲述辜鸿铭、林语堂、冯友兰三位大家的生平与事迹;从第一位翻译儒家经典的中国人,到生动描绘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再到系统论述中国哲学与世界关系,这几位先生的作品在海外都受到了欢迎。结合案例,周老师指出,做好对外传播,首先要从外国受众的角度出发,其次要从内心热爱并了解中国文化,还要具备传播中华文化的意愿和能力。

接下来,周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思维。一是要看到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关注其中有关和平、发展、正义、民主等人类普遍的追求。二是要坚定对外传播的中国立场,要从中国的价值观出发看待并分析问题,从有利于促进中国发展的角度从事对外传播,并积极将中国的探索经验和智慧转变为全人类的财富。三是要注重对外传播的国际表达,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发现共同的价值观,并运用能够共同理解的逻辑符号减少理解层面的偏差。

在交流互动环节,周老师就如何应对外国的不信任、短视频时代如何制作精品内容、记者的职业素质等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周老师表示,最重要的是要用事实说话,同时需要以接收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呈现内容。同时,他鼓励同学们在平日里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知识积累以及表达能力,争取成为优秀的新闻传播学习者和从业者。

此次讲座增进了同学们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历史发展与实践的了解,不仅拓宽了理论视野,也为大家未来进行相关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文案 | 杨信卓

摄影 | 吕宇豪

排版 | 杨信卓

审核 | 严怡宁 李伦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