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牙利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匈牙利背包记者团走进中铁匈塞铁路项目,在匈塞铁路项目经理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负责人展开面对面交流,就匈塞铁路建设和文化交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匈塞铁路陶克肖尼车站,大家近距离观察站房结构、旅客步道与站台设施,了解铁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与阶段成果,对项目的整体布局与施工进展有了直观认识。
在匈塞铁路项目经理部,记者团首先观看了匈塞铁路纪录片。匈塞铁路北起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南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是连接东欧与中欧的重要运输枢纽。通车后,将大幅提升沿线交通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
中铁匈塞铁路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张良田向记者团介绍,匈塞铁路采用中国技术并全面遵循欧盟标准,在建设过程中,中方严格遵守欧盟环保和文物保护要求,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并在施工前进行了长期环境与考古评估,充分体现了对当地法律与文化的尊重。
匈塞铁路承载的不仅是工程与科技的结合,更是文明的交汇与信任的延伸。此次参访中,背包记者团成员近距离感受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合作的成果,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建设中展现出的专业实力与文化融通。在对话与观察之间,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真实内涵,也感受到了文明互鉴与合作共赢的力量。
下午,背包记者团成员继续启程,行走于文学、建筑与自然之间,用镜头与文字勾勒出一幅鲜活的中欧文化画卷。
【文学与艺术:在文字与舞台中感受共鸣】
鱼思哲与陆添玥走进罗兰大学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经求学的地方,采访当地学生,了解他们对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认识与感受。随后,他们又探访多家书店,观察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是否上架,并向店员了解其销售情况。
与此同时,陈挚走进马达奇剧院,观看匈牙利语版音乐剧《冰雪奇缘》,体会本土文化如何以独特方式诠释作品。
【建筑与雕塑:在城市肌理中触摸历史】
梁子平同学走访参观沃伊达奇城堡、圣伊什特万圣殿、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在了解各建筑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现场体验,深化对布达佩斯城堡群文化底蕴的直观理解。同时采访现场的中国游客,了解他们到访匈牙利的目的、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感受,为撰写报道积累素材。
张乃文、杜文嘉与马坦则沿着城市轴线探访英雄广场、自由广场与国会大厦,在雕塑与纪念碑之间思索民族记忆与历史传承。他们还参访了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母校,追溯这位在上海留下武康大楼等杰作的建筑师的求学足迹,并探寻其灵感源泉。
【社会与自然:在日常与山林间感受生命呼吸】
陈挚在aurora街道附近调研当地的社区治理的社区治理。
陈鸣伟与张星妍则登上坐落于布达山脉的Normafa,在诗歌与雕塑间寻找“诺玛树”的踪迹,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交织。
至此,背包记者团的行程已渐入尾声。
穿梭于匈牙利的街巷与山野之间,他们且行且思,在文字与影像的交汇处记录文化的温度与历史的回声。明日,背包记者团将迎来本次中匈行的最后一站,继续追寻中欧大地闪耀的瞬间,让行走成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