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上午,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全国影响力建设智库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专家黄敏教授应邀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做了题为“批评性话语分析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常见问题”的学术讲座,吴瑛教授主持讲座。
黄敏教授首先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的主要流派,包括福柯的话语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评观,以及巴赫金的三大理论。这些理论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和视角,使其能够深入探讨语言与社会、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黄敏教授还分析了西方修辞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符号学等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影响,强调了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独特性和广泛性。
近年来关于批评性话语分析在传播学中的应用研究显著增加,涉及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话语、国际传播等多个方面。黄敏教授通过中国知网的数据分析指出,在传播学领域,批评性话语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揭示意识形态偏见以及通过话语变迁观察社会变迁。她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作用并不只限于此,并强调批评性话语分析必须与传播学关注的问题、与传播学理论紧密结合。同时,发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功能,不一定要固守传统研究学者们的路径,也不一定总是打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旗号。
尽管批评性话语分析在传播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黄敏教授详细阐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黄敏教授认为当前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存在对“批评”“意识形态”概念理解狭隘;忽视语言特点分析,影响研究深度与说服力;研究逻辑有所欠缺,容易陷于观点先行,缺乏系统分析而导致客观性科学性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黄敏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实证研究为王;二是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分析项目等,确保研究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三是论证需层层推进,确保研究过程严谨、结论可靠;四是尊重文本,确保研究是基于文本的深入分析得出结论;五是不断追问对传播学的意义,确保研究不仅关注文本本身,还应关注其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在互动环节,黄敏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批评性话语理论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等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吴瑛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再次向黄敏教授带来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本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理解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方法的机会,也为同学们今后的论文写作提供了选题指引。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