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下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静茜应邀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行政楼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行为研究范式下的数字健康研究”的学术讲座,邓惟佳教授主持讲座,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陈静茜老师系统梳理了健康传播在国际上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勾勒出该领域从实践发端到理论成熟、并逐步形成学科特色的演进历程。聚焦中国,她表示2021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健康传播研究进入了有组织、系统化的新阶段,而在全民医保的中国社会环境下,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健康传播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生产力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数字健康的重要支撑。陈静茜老师详细探讨了数字健康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方法。技术赋能与多学科融合作为数字健康的核心研究方向,她重点强调数字健康研究应当突破单一学科局限,形成跨学科合作的交叉范式。针对“多学科协作中是否要强调传播学的差异性” 这一问题,她引用邓惟佳老师的观点指出,需正视传播学与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健康信息学等学科的差异。传播学侧重健康信息的有效传递与互动,但差异并非壁垒,而是协作的起点,通过充分交流可实现殊途同归,最终以合作解决人类健康难题。理论层面上,陈静茜老师深入剖析健康传播的理论基础,从Communication的概念本源出发,梳理不同学派对传播本质的解读,并引入了文化中心取向(CCA) 等批判学派观点,重点讲解了行为研究范式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
最后,陈静茜老师以可沟通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以及同济大学艺嘉楼奇观花园艺术疗愈实践为例,生动说明了传播学与城市规划等领域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潜力。她鼓励在场师生,健康传播与数字健康领域仍有诸多空白待探索,希望大家积极探索,为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