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上午,上外匈牙利背包记者团前往赛格德大学,参加了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外师生座谈会。上外代表团、赛大孔院中外方院长及中外师生代表围绕学习、工作与生活等话题进行了互动。
会上,赛大孔子学院的国际中文教师与上外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交流了教学经验,展示了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的成果。
赛格德大学的两名匈牙利学生海川和薇可用中文进行了自我介绍。其间,海川还分享了曾在上外参加“汉语桥”夏令营的趣闻。会后,他在采访中表示:“中文学起来很难,但学习过程本身很有趣”。
来自国际教育学院、法学院和匈牙利语专业的上外在匈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学习体会。同学们表示,感谢学校提供的海外交流机会,他们将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专业与语言能力,在生活中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环境,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努力成为促进中匈友好关系的青年使者。
李岩松校长说,赛格德大学是上外的重要合作伙伴,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教育合作,拓展学术交流平台。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在匈留学时光,增进对匈牙利历史文化的理解,为中匈友好关系做出贡献。
在现场,背包记者团采访了学生、志愿者和教师代表,深入了解他们在匈工作学习的感悟。通过访谈,记者团感受到了两国教育合作的活力与温度,也为后续报道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素材。
随后,背包记者团部分成员前往赛格德大学法学院,寻找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足迹。拉斯洛曾在此学习法律,青年时期的他在摸索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点,最终从法学转向文学,踏入了人文创作的道路。
漫步在拉斯洛曾经求学的校园里,记者团成员体会到了赛格德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拉斯洛与中国有着独特缘分,他痴迷中国文化,崇拜诗仙李白。这场寻访,对记者团成员而言,不只是一次校园之旅,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下午,背包记者团乘大巴返回布达佩斯。接下来,记者团将继续挖掘中匈交流中的鲜活故事与独特视角,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这段跨文化旅程的更多篇章。
编辑|何洛伊
拍摄|何洛伊 张星妍 鱼思哲
审核|张文渊郑闯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