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一)|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迈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10-20

 


1014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师生观看讲座直播。本次讲座由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约评论员杨禹主讲,主题为‘新’而行 以‘质’致远——迈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立足时代节点:五年规划映照中国发展轨迹

杨禹以其三十余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为基础,从宏观的时间坐标出发,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历史演进。他指出,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中国以“五年”为周期的国家发展规划已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既体现国家战略定力,也映射社会经济的阶段性跃升。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发展理念从单一经济增长转向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在回顾“十四五”规划的同时,杨禹对即将开启的“十五五”作出前瞻。他认为,2026年至2030年这五年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期:既承接“十四五”成果,又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未来五年将迎来一系列重大历史节点,包括建党105周年、建军100周年、改革开放50周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以及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杨禹指出:“这五年不是普通的五年,而是中国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跃迁期。”

 

从新闻视角看国家叙事:全媒体时代的传播使命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变之中,中国的发展环境愈加复杂,外部不确定性上升,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指标的提升,更是创新能力、绿色转型、社会福祉与安全体系的全面优化。

作为长期在中央媒体从事评论与策划工作的新闻人,杨禹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在国家规划报道中的传播挑战与经验。他指出,五年规划类报道往往被认为“宏大而抽象”,但新闻人应学会将宏观政策与微观生活对接,让“国家叙事”转化为“民生故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界限正在消解,媒体工作者需要具备全媒素养,在“大小屏”之间灵活切换,用文字、视频、数据等多元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杨禹以《中国发展改革报》为例指出,即便是传统报业机构,也在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与演播室建设,实现内容与渠道的融合发展。

 

以图读国情:五年规划的“空间叙事”

讲座中,杨禹特别展示了“十四五”规划中的七张空间布局图,形象解读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逻辑。从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到长三角一体化,从城镇化布局到生态修复工程,每一张图都连接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与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他以“南水北调”“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互通”为例,生动阐释了规划如何从宏观蓝图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成果。

最后,杨禹寄语新闻传播专业的青年学子,要从国情教育中提升宏观认知与实践能力。他强调:“了解国情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新闻人的职业底色。我们要做的是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他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报道与研究中,关注国家发展逻辑,把握社会脉动,在新时代的舆论场中贡献理性、温度与信任。


学习心得


新闻传播学院2025级全球传播博士生李珂心得:

听了杨老师的讲座,对“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与时代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五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深度加速演变的五年,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三个“关键五年”之一。作为一名全球传播的博士生,我深感使命在肩,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深耕国际传播理论,聚焦中国叙事在全球语境中的接受与重构,致力破解“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以多语种、跨文化能力为抓手,参与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深入边疆、自贸港与“一带一路”节点,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把“中国方案”提炼成可验证、可比较、可复制的学理框架。

 

新闻传播学院2025级全球传播博士生谢琳琳心得:

在聆听了杨禹老师关于《迈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讲座后,我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杨老师用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解了新时代“十五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可实现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战略。讲座中杨禹老师提到了生态环境、老龄化社会等等。可见,“十五五”时期,我国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明晰这背后存在着的数字化跃迁、绿色低碳革命等结构性机遇。这种机遇与挑战的共生性启示我们:必须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

面对这一历史关口,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需增强机遇意识。唯有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包容汇聚全球资源,以更精准的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方能在变局中育新机,于守正中开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入更加成熟稳健的新阶段。

 

新闻传播学院2025级全球传播博士生李诗雨心得:

在《迈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讲座中,杨禹老师深刻剖析了未来五年的历史意义与发展挑战,以及作为新闻人,在“十五五”报道中面临宏大题材如何破题、专业内容如何生动呈现等问题。令我深受启发的是,杨老师结合高铁报道案例,以“接近、沉浸、前进、劲头”四个关键词,展示了如何将专业政策转化为有温度的传播语言。作为新闻工作者,未来唯有以深入的理解、沉浸的视角与创新的表达,方能胜任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传播要求,精准传递时代强音。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