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凌晨,上海外国语大学匈牙利主题调研暨背包记者团一行十五名师生,从上海浦东机场启程,正式开启为期八天的“中匈融通:文化与经济的多维互动”田野调研之旅。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团队将前往布达佩斯与塞格德两座城市,围绕中匈教育、经贸合作、文化艺术、影视传播、汉语教学与华人社区发展等议题,深入走访当地高校、中资企业、艺术馆、文化机构等,与匈牙利各界人士展开座谈交流,完成多语种新闻采写与国际传播实践,全方位呈现中匈交流的多元图景。
此次调研由新闻传播学院主持开展,是上外持续推进“多语种+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国际化田野调研,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全媒体报道能力。
经过11小时飞行,调研团于当地时间10月7日清晨抵达布达佩斯。首站,团队便走进布达佩斯唐人街,拜访匈牙利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会长于晶女士。
于晶会长以自身创立的服装品牌为例,回顾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华商在匈牙利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在市场“练摊”销售中国制造服装,到如今打造出匈牙利家喻户晓的西装品牌,她认为,“品牌意识”是转型成功的关键——在积累一定资金后,她没有止步于小生意,而是果断推动品牌本土化,赢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同。
于晶也多次强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中匈关系的持续深化,是华商在匈发展的坚实后盾。目前,中国已成为匈牙利在欧洲以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匈牙利也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两国贸易结构高度互补:中国主要出口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匈牙利则向中国输出食品、医药等特色商品。
近年来,中匈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尤为亮眼。比亚迪在布达佩斯设立欧洲总部,并在塞格德建设其在欧洲的首个乘用车工厂;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等企业也陆续在匈设厂,逐步构建起覆盖上游材料与终端产品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进一步贯通欧洲新能源产业链。
接下来,上外匈牙利调研团将继续他们的匈牙利调研行程,从更多维度探寻“中匈融通”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