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9日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教授应邀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区域国别大楼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野下的国际传播新变局与‘人机共生’时代理念实践升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潘舒怡老师主持,现场50余名师生参与交流。
史安斌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发,系统梳理了国际传播的历史脉络与理论演进。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预见全球传播的必然趋势,而“世界交往”理念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结合梁启超对“世界之报”的构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提高“五力”的要求——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他强调,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应实现从“能力建设”到“效能提升”的关键转型。
围绕当前国际传播的“南方转向”,史安斌教授分析了“全球南方”国家在重构国际传播秩序中的积极作用。他指出,面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霸权,“全球南方”媒体正通过“替代性叙事”与建设性新闻实践,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传播新格局。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不仅是参与者,更应成为理念引领者和路径开拓者。
讲座下半场聚焦于“人机共生”时代的技术变革与传播生态重构。史安斌教授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话语权力、分工体系、内容生产等方面的深层影响,指出其背后隐藏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与能源、伦理等问题。他以中国自主研发的DeepSeek大模型为例,阐述了“数智华流”如何为“全球南方”国家强化“数智主权”、打破技术垄断提供新路径。在谈到“人际转向”时,史安斌教授认为,尽管AI技术带来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但“包容互惠性”仍是国际传播的核心。
在互动环节,史安斌教授与现场师生就体育国际传播等话题展开讨论。整场讲座视野宏阔,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启发性,现场气氛活跃,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这场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