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26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预报名

发布时间:2025-09-04

一、学院介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创办的国际新闻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际新闻专业之一。经过40多年的开拓与发展,上外新传依托学校强大的外语实力,秉承国际新闻传播的先进教育理念,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己任,已形成“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的融合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科中享有独特影响力。学院秉承国际化、实践型的特色传统和多语种硕士、博士联动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2010年国际新闻专业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新闻传播学上海市一流学科;2012首创“多语种国际新闻”融合教育模式;2013年成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基地(国际型);2016设立“全球传播”二级博士点,入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国家一流学科群建设2021年入选中宣部和教育部设立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培养项目。

现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五个本科专业。 新闻传播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二级硕士点学术学位点以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2016年获批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全球传播二级硕士点和博士点。

学院以“国际化、实践型、厚基础”为学科特色,形成了成熟的全球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符合全球化、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满足了新时代培养懂外语、精专业、通理论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需求。学院与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国家级媒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日报社联合创立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中心,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致力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创新国际传播理论。

 

二、专业与培养项目介绍

(一)专业目录

1、新闻学

新闻学学术硕士点1998年设立,是上外最早被批准的复合型硕士点之一。新闻学硕士点设有个研究方向:全球媒体与国际舆论国际新闻报道与AI技术应用多语种全球新闻(多语种国新班(英语)、国新班(多语种)、区域国别研究(全球新闻传播)特色研究生项目。新闻学硕士点秉承“精英化、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国际新闻理论与国际新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和研究融合之路,培养既熟练掌握外语、又精通国际新闻业务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课程设置: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史、内容分析与数据处理、AI技术与国际新闻报道、中国媒体与舆情、中国媒体与文化、国际问题与媒体、计算传播学、统计学基础、英语新闻编辑、高级英语新闻写作与报道、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传媒等。

2、传播学

传播学学术硕士点2006年设立。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国际化创新型传播人才。目前传播学硕士点有四个研究方向:计算传播学新媒体与全球传播影视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

课程设置: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史、人工智能广告与计算传播专题研究、媒介文化与全球传播、新媒体与影视国际传播专题研究、纪录片创作研究、影像人类学、跨文化研究方法概论等。

3、广告学

广告学学术硕士点2012年设立,是立足于中国最发达的经济、文化和创意中心城市——上海,顺应全球经贸发展势头和数字媒体浪潮而建设的专业。面向当代媒体传播与创意中国大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品牌策划、创意传播、媒体经营和公关管理等高级人才。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广告运作、数字营销、沟通设计、公关策划等领域的专业水准和运作能力,并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广告学硕士点有两个研究方向:计算广告与智能科学、品牌创新与国际传播。

课程设置: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史、广告创意研究、广告学综合研究、前沿广告传播理论与模型、营销传播管理、品牌传播与CI设计研究

4新闻与传播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2017年设立,旨在为全球媒体、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大型国企以及跨国公司等,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新闻传播理念、国际化视野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并熟悉新媒体特性和融媒体传播趋势的高层次、国际化、实践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点下设四个培养方向:全球媒体与国际报道、国际企业与数字传播、新媒体与智能传播、多语种全球新闻传播。

课程设置: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传播政策、法律与伦理、统计学基础、媒体英语写作、制作与制片管理、企业品牌传播、视觉设计与传播、社交媒体与营销实务、新媒体全球传播理论、多媒体叙事、新媒体与可视化呈现等。

 

(二)培养项目

1、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项目目标】 简称“国新班”,为中宣部、教育部联合支持项目,以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为目标,旨在为我国国际媒体、国际组织和国际企业等培养具备高度政治思想素质专业实践技能,通晓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一种或以上外语,熟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国际传播高端后备人才。该项目为学术学位硕士,学制3年。

【支持机构】受到中宣部、教育部联合支持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社以及各大央企等为实习合作伙伴,有海外实习安排

课程设置: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史、高阶研究方法与应用、国际新闻传播导论、英语新闻写作与制作、英语新闻编译实践、国际新闻融媒体报道实践、纪实影像创作与实践、计算传播学、国际关系与时事、对外传播评论写作、国际组织与国际企业传播、新媒体理论与实践、数据新闻、双语播音与主持等。

【报考专业】新闻学

 

2区域国别特色研究生项目-全球新闻传播

【项目目标】培养新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使其不仅具备多语种能力,还深入了解所在国的媒介体系与文化,具备扎实的国际新闻报道功底,能够进行有效、精准的国际传播。

【支持机构】受到上海市教委支持,以《中国日报》(部校共建合作)、新华社(部校共建合作)、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日报、澎湃新闻等为实习合作伙伴。

课程设置: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史、高级英语新闻写作与报道、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传媒、数据新闻、新媒体与社会、影视传播理论研究、中国媒体与舆情、国际新闻报道、中外新闻史、国际问题与媒体、计算传播学等。

【报考专业】新闻学仅限多语种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三、预报名通知

一)报名时间

20259210:0091323:59

 

二)申请条件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在校期间无违纪行为、未受过处分;

2.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大学四年制2026届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3.申请人预计可取得生源学校的普通推荐免试名额(不含支教团专项计划);

4.入学前需取得本科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

 

(三)申请流程

1.请预计可获得生源学校普通推荐免试名额的申请人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系统(yzmis.shisu.edu.cn),选择“普通推免”模块填报信息。

2.本年度申请人在我校“夏令营”项目中所填写的信息和上传的相关材料将自动同步到此次推免预报名模块中,请各位申请人在报名期间及时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系统检查核对信息。

3.我校依据上级政策开展考核选拔工作。

4.申请人还需按照教育部规定时间登录教育部“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完成填报志愿、接受复试通知、接受待录取通知等环节,推免服务系统开放时间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公告。

 

(四)其他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保证全部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虚假信息的,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考生自负。

2.本通知内容与教育主管部门日后下达文件不符的,以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为准。

 

、咨询联系

(一)咨询邮箱:sisucamper@163.com

(二)咨询电话:021-67701626021-35372350

(三)更多信息:【上外新传官网】https://sjc.shisu.edu.cn/

【上外新传公众号】上外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