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院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院长寄语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是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摇篮。这里需要你有外语能力和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乐观的人生信念和对未来的畅想。欢迎你带着乐观信念报考我们,实现梦想。我在这里等着大家。
2022年4月15日
一、学院简介
新闻传播学院有着三十七年的发展历史,已成为以“国际化”、“厚基础”、“实践型”为培养特色,以全球传播和国际舆情智能数据为研究重点的教学研究实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名列前茅。
学院坚持“全人教育”办学理念,培养融合型、创新型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学生发展前景良好,就业率近100%,去向为国内外各大国际性新闻媒体、政府机关、世界500强企业等,还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前往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许多杰出校友在海内外著名媒体及国际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日报》总编周树春、央视外语频道总监江和平、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立俊、凤凰卫视评论员杜平等。
学院目前拥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等5个本科专业,在新闻传播学科一级硕士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3个二级硕士点,1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下设“全球传播”二级博士点和“全球传播”二级硕士点。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院不断创新卓越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教学模式。2010年新闻学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2012年新闻传播学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2014年获批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际型)。作为“上外—新华社战略合作项目”重要内容,2011年开设“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2017年,学院与中国日报社签署部校共建协议,联合创立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中心。2019年与上海市委宣传部签署共建协议,成为对接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的教学科研高地。2021年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
2017年学院推出院内大类培养计划,打造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2019年在大类招生框架下实施“1+3”的培养模式,即入学后第一学年按新闻传播学进行大类培养,第二学年分流进入各个专业进行专业培养,既注重专业特色的打造,也注重专业间融通,以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
学院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高级职称教师超过三分之一,拥有博士学位的超过70%,大部分专业教师拥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能开设全英语和双语专业课程,骨干教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学院注重聘请外籍师资,获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和上海市人才计划支持,此外还聘请来自国际传媒业界的专家和高管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享有很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在专著出版、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以及获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和教学项目方面都收获颇丰,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上海市一流课程等荣誉。学院团队还向国家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有效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不断强化国际化办学特色,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州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马里兰大学、佐治亚大学、蒙大拿大学、滑石大学、肯特州立大学、天普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莱斯特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林肯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近二十所著名高校开展师生互访和科研交流。同时积极开拓“背包记者团全球报道”等海内外实践项目,全面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信息如下:
项目名称 | 所在地 | 交流性质 | 面向对象 |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 交换生项目 | 澳大利亚 | 校际交流 | 学院本科一、二年级 |
美国佐治亚大学 3+2联合培养项目 | 美国 | 本硕连读项目 | 学院本科三年级 |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 3+2联合培养项目 | 美国 | 本硕连读项目 | 学院本科三年级 |
美国宾夕法尼亚滑石大学 交换生项目 | 美国 | 校际交流 | 学院本科一、二年级 |
美国天普大学 交换生项目 | 美国 | 校际交流 | 学院本科一、二年级 |
美国蒙大拿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林肯大学、日本神户大学、意大利墨西拿大学、捷克英美大学、马来西亚多媒体学院 合作项目 | 不限 | 寒暑期背包记者团 | 学院本科一、二、三年级 |
基于实践型特色,学院建立了融媒体和智能数据实验中心,下有2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教育部“网络与新媒体实训基地”)、大数据实验室等。实验中心配有最先进的数码拍摄器材、采访设备、微软电脑工作站、苹果电脑和专业软件。此外,长期保持与国际传媒业界的密切合作,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签约的重点单位包括新华社、中国日报、东方网、东方广播中心、上海外语频道、上海日报、第一财经、电通广告、梨视频、唯众传媒、灿星制作、松江融媒体中心等。在与上海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框架下,将对接更多主流媒体开展合作。
学院拥有丰富的学生实践和品牌活动,如“上海松江”客户端英语编辑部、西索新语系列讲座、西索新语直播间、校园媒体《新传快递》、SISUMEDIA、新文化沙龙等。常年动态开展对接政府和市场需求的各类实战型实践项目,组织参观交流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在上外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国家级、上海市级挑战杯和“互联网+”双创奖项,以及国家级和上海市级计算机能力大赛奖项。目前正致力于建设学生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站:http://www.sjc.shisu.edu.cn/。
咨询电话:021-67701626,邮箱:xinchuan@shisu.edu.cn。
二、新闻传播学类(卓越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计划)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基本情况:新闻传播学类(卓越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验班)包含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等五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第一学年开展新闻传播学大类学习,第一学年结束时完成专业分流,第二学年开始按专业进行培养。学院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方案有利于卓越国际新闻传播创新人才培养,尊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符合社会对融媒体和智能数据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培养目标:新闻传播学本科人才大类培养立足于“国际化”、“厚基础”、“实践型”,旨在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高水平中外文能力、过硬的融媒体传播能力、智能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站位,全面的传媒技术素养,较强的新闻传播实战能力,优秀的外语水平,能够树立全球化视野,持续学习和创新。
课程设置:第一学年主要向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新闻传播学大类平台课程、大类实践教育课程。媒介与社会、视觉艺术与技术是大类平台板块的两门核心课程。此外大类平台板块还提供大类选修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媒与社会各方面的互动关系,该板块的专业导入课程能够让学生初步认识专业方向。第二学年开始,根据专业特色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实践教育课程。英语教育课程贯穿一、二、三年级,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
Z世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依托部校共建平台,对接政府和媒体需求,打通校内外资源,以实战能力为抓手,跨专业跨年级跨语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实战项目和相关培训体系;产出可视度高的多语种融媒体产品,包括优秀国产影视作品译制、国际社交媒体运营、国际新闻事实核查、英语新闻评论等;优秀专业教师与资深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培训,主流媒体及上外多语种国际化融媒体矩阵为实训平台,培养适应媒体融合环境讲好中国故事的“多语种+” Z世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1.新闻学(国际新闻)专业(本科四年制)
Journalism(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基本情况:新闻学(国际新闻)专业始于1983年,是全国最早的国际新闻专业之一,2010年入选教育部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专业积极开展对接中英文媒体的项目化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专业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能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环境和国际地位,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沟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初步掌握国际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运作规律,掌握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基本功,拥有过硬的英语新闻业务实战能力的英汉双语国际新闻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过硬政治素质、国际视野、完整理论架构、融媒体(英语)国际新闻实战能力、国际沟通能力。
主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国际传播、新闻传播学研究基础、高级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译、媒介道德与法规、英语特写采访与写作、新闻英语文体学、英语商业新闻、数据新闻等课程。
就业情况:毕业生去向为国内各大新闻媒体、政府机关、世界500强企业等单位,包括SMG、上海日报、澎湃新闻、上海聚力传媒、华为、携程、中国电信、AC尼尔森、安永(咨询)、欧莱雅、惠氏等。今年还有学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等。
特色培养项目:“上海松江”客户端英语编辑部
与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建设,推出全国首个区级融媒体中心的英文频道。下设采访、编译和视频三个部门,由专业教师、业界导师、外籍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团队完成英语新闻采编流程,成立至今,编辑部为“上海松江”英文频道提供英语新闻稿件和视频近600篇(支),内容涵盖松江风土人情、文化旅游、商企投资、乡村振兴等方面。编辑部强化实战场景,坚持下沉基层,立足国际视角,讲述好身边的中国故事,赢得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好评。相关成果入选“2021年度全国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榜单。
2.广告学(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Advertising
基本情况:广告学专业成立于1998年,2014年设立硕士点,旨在培养从事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学生既学习英语,又学习传播、营销、广告的理论及技能。广告学拥有“3D影视制作基地”,设有多语种国际传播能力研究中心。
培养目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客户管理能力,对产品、市场、消费者有深入的洞察力并能提出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能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策划数字营销传播方案,能进行创意开发并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能在国际市场环境中从事整合营销传播管理、策划和创意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在整合营销传播背景下有效实施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发布活动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课程:包括国际广告、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调查与效果评估、传播策略与策划、程序化广告、社交媒体与大数据营销、消费心理学、广告文案写作、图文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口径宽,签约率高。近40%学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加州大学、乔治城大学、罗切斯特大学、波士顿大学、杜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华威大学等。就业学生主要供职于500强企业的营销部门、4A广告公司、营销传播公司、公关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字节跳动、华为、宝洁、百事、群邑、BBDO等。
特色培养项目:上外广告-群邑课程共建。群邑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媒介投资管理机构,上外广告学专业与群邑共建“程序化广告”、“社交媒体与大数据营销”课程及实践教育,利用群邑强大的业界资源和实操平台,引入前沿的观念、新鲜的案例和经验丰富的业界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并为学生就业开通绿色通道。
3.广播电视学(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Broadcasting
基本情况:广播电视学专业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本专业入选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际型)。2017年,依托本专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分会在我校成立。
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专业敬业乐业的国际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人才,具体包括:精通英语的记者型主播;具有国际视野的纪录片编导;具备互联网思维的精英节目制作人;以及影视国际传播研究高端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精通英语和视听语言,深谙创意与叙事。擅长视听节目制作,熟悉视听媒体运作,既有采写编播基本功,又有跨屏跨界新思维。熟练掌握视听理论与历史,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主干课程:包括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导演基础、英语播音与表达、英语视频新闻制作、非虚构短视频制作、数字音频与广播创新、双语主持与新闻现场报道、纪录片创作、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等课程。
就业情况:国内外深造比例超过40%,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阿姆斯特丹大学、东京大学等。就业率高,主要去向为视听媒体,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哔哩哔哩、灿星传媒、香港无线电视台等,以及广告公关公司和政府机构。
特色培养项目:1.国际传播实训计划“部长来了”,带领学生制作高端访谈系列节目,与部长面对面,讲述国际传播故事,作品在主流媒体平台播出。2.上外-唯众节目模式研发中心,关注视听节目制作与全球传播,校企协同开展国际化传媒人才培养。3.SISUMEDIA创意基地,立足视听传播,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以赛促学,学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专业赛事和电影节获奖。
4.网络与新媒体(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Online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基本情况: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为适应全球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突出应用能力、重视国际化、强调复合型素质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特色。本专业在教学设计上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出国际化和前沿性的特点,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该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可在获教育部支持的“网络与新媒体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
培养目标:掌握全球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理念与新媒体实践应用能力,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内容生产、创意策划、项目运营以及新媒体创业活动,成为“懂内容、精技术、会分析、能沟通”的全球化互联网传播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网络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熟练掌握互联网、数字媒体及社交网络的理论知识和重要技术,具备数字媒体全流程实践能力,英语水平过硬,具有创新思维,能够以全球视野开展互联网传播以及新媒体运营工作。
主干课程:包括融合新闻报道、数字界面设计、数据分析编程、英语数字媒体写作、数据新闻、数字视频制作、数字伦理与法规、数字化营销、新媒体产品设计与开发、社交媒体研究等课程。
就业情况:本专业第一届学生于2018年毕业,目前已有四届毕业生,就业方向为互联网公司、政府及企业的新媒体运营部门、公关公司的数字运营部门等,如新华社上海分社、哔哩哔哩、欧莱雅集团等;另有近40%学生进入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英国利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硕士。
特色培养项目:与澎湃新闻、梨视频等互联网媒体和企业合作共建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融入业界的新媒体开发或运营,学生与业界人员密切配合,接受专业教师与业界人员的共同指导,做中学,学中做,实践成果直接接受市场检验,学生也能够通过业界实战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已有多名学生获得新媒体产品专利或在微软“创新杯”等新媒体产品设计大赛、全国数据新闻大赛以及省部级以上挑战杯创业比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
5.国际新闻与传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基本情况: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于2021年获批开设,是2020年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该专业后,国内首批新增的五个专业点之一。本专业依托于上外30余年国际新闻传播办学深厚积累和特色优势,秉承国际化、宽视野、跨领域、强创新的培养理念,推进全英语教学模式,对接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的需求,成为上外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内熟国情、外通世界的融合视野,深刻理解全球新闻传播格局演变,能对国内外话题进行深入调研,能高效运用中外文进行全媒体叙事,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进行跨国、跨文化沟通,能快速学习和使用新传播平台的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掌握扎实的英文对外表达能力,深谙全球新闻与传播规律,擅长运用新媒介开展传播活动,建立基于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融合知识体系,具有解决国际传播和沟通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主干课程:包括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国际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英语新闻采写实务、英语深度报道、融合报道实务、影视国际传播、全球传媒产业、全球营销传播、短视频创作等课程。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将主要面向国内国际各大新闻媒体、新媒体公司以及政府、事业单位、跨国企业的国际传播与沟通部门。
特色培养项目:本专业围绕“新闻叙事”“国际传播”“新媒体传播”三个核心能力培养模块打造课程群;依托与上外市委宣传部共建项目,培养学生全球城市国际传播在地化实践能力;依托与中国日报社共建项目,培养学生中国特色对外传播实践能力;通过与国际新闻传播业界的合作互动,在资深业界人士的指导下,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优秀毕业生:
王海威
1997年毕业于上外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在校期间曾任上外校足球队队长,新传学院足球队队长。
毕业后就职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曾任东方电视台体育部记者,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制片人,新闻专题部副主任
1999年获中国体育电视奖专题类一等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加入国际奥委会旗下面向全球观众的奥运会主播机构OBS,并以协调制片人身份参与了从北京2008夏奥会到北京2022冬奥会的全部八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
2012年伦敦奥运会担任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转播荣获奥林匹克金环奖银奖。
蔡丹枫
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校期间担任上外电视台主持人主持《上外新闻》,电台节目策划与主持人,学刊JC WIN副主编。代表学校荣获上海市“青春世博”公关新星奖。
现为财经主持人,百联新消费产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APEC数字经济委员会专家委员。
开设财经自媒体平台“枫投圈”,出品并主持财经人物访谈节目《枫向标》,对话曹德旺、李佳琦、王宁等商界名人。
曾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上海执委,并于2015年代表出席冬季达沃斯年会。荣登2013中国商界女性新锐价值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