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非全日制)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1-09-25 浏览次数: 6917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创建于1949年,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新闻传播学科创办于1983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际新闻专业学科之一。2010年国际新闻专业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新闻传播学上海市一流学科;2012年首创“多语种国际新闻”融合教育模式;2013年成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基地(国际型);2016年设立“全球传播”二级博士点,入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国家一流学科群建设。

学院致力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创新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以“国际化、实践型、厚基础”为学科特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面成熟的全球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符合全球化、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满足了新时代培养懂外语、精专业、通理论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需求。

依托本学科的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为上海市高校一类智库和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形成了智库服务与学科发展良性互动态势,为探索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学院与新华社、中国日报社、澎湃新闻、第一财经等国家级以及上海市媒体签署有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国际传播实习实践基地。2019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协议。通过部校共建的平台深化了与央媒和区级融媒体合作,共建“上外-松江全球传播实训基地”,创建高校英语融媒体实战平台,推动产学研模式落地。

培养目标

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项目设立于2017年,旨在为全球媒体、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大型国企以及跨国公司等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新闻传播理念、国际化视野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新媒体特性和融媒体传播趋势的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

修业年限

学制2年。最短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年,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3年,留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酌情再行延长半年。

培养方向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点下设四个培养方向:全球媒体与国际报道、国际企业与品牌传播、新媒体与数字传播、多语种全球新闻传播。

全球媒体与国际报道:

基于上外国际化的特色,结合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战略需求,在重视全球传播理论学习同时,突出新闻采集和发布、新闻编译等国际新闻报道技能以及全媒体节目制作等影视国际传播能力的培训。学生能熟悉融媒体环境下全球传播的特征和规律,能独立开展国际新闻报道和跨文化融媒体内容的制作发布等传播活动。

国际企业与品牌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形象塑造和品牌传播成为重要的现实和理论命题。本方向在强化全球企业传播与品牌传播理论学习同时,着重培养国际品牌营销、传播效果评估以及国际品牌传播项目管理的能力。学生能学会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进行营销传播,为国有大型企业、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提供国际品牌传播的有效政策咨询和管理方案。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

在全球媒介融合和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数据处理和数字传播能力成为高端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必备素养。本方向在强调全球网络信息传播基本理念学习同时,重点培养具有国际沟通能力的网络化、数字化国际传播人才。学生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内容生产、创意策划和新媒体创业活动。

多语种新闻:

基于上外多语种特色,结合国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需求,突出新闻采集和发布、新闻编译等国际新闻报道技能以及多媒体新闻制作等国际传播能力的培训。学生能熟悉融媒体环境下多语种新闻传播的特征和规律,能独立开展多语种国际新闻报道和跨文化融媒体内容的制作发布等传播活动。

招生人数与研究方向

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本项目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本项目接受跨专业报考。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就业方式全部为定向就业。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在报名时的报考类别请选择“定向就业”并如实填写定向就业单位信息。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被录取前将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定向就业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人事档案不转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不纳入奖助体系,毕业生不纳入就业计划。

师资力量

郭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2022年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世界新闻大会(World Congress of Journalism Education)亚太区协调人。从事国际传播学、对外传播学、国际新闻和国际舆情研究。出版了《国际传播学导论》、《当代对外传播》和《中国媒体的世界图像与民众全球观》三部专著,70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多语种涉华国际舆情案例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成果形式《国际舆情与全球传播案例管理平台》。

陈沛芹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社调中心上外分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优秀人才计划“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中美教育基金媒体研究学者,主要从事国际新闻、国际舆论、新闻社会学的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的研究生课程《新闻传播理论》为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吴瑛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点负责人,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青年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研究方向是国际传播、国际舆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CSSCI期刊论文50余篇,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相德宝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育才奖、中国舆论学会“舆论学研究杰出青年奖”、美国福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出版《自媒体时代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等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诸廉

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科点负责人,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成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理事。学术研究围绕着影视创作与传播流程,尤其关注智能技术与领域研究的交叉融合,近年来主持上海市软科学重点/教委/社科等项目,出版全英文专著1部,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

Wayne Wanta(美国)

教授,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育部“海外名师”高端外籍专家。曾任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和议程设置研究,对议程设置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出版5部专著,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新闻传播教育协会大众传播与社会分部最佳论文奖、新闻传播教育协会克雷伯恩40岁以下青年学者奖、新闻传播教育协会特雷伊斯服务奖、波兰传播协会荣誉会员奖、新闻传播教育协会年会宗教与媒介组最佳论文、德克萨斯大学传播学院“具有影响力学者”、美国传播协会视觉传播研究优秀研究奖。

董庆文(美国)

美国太平洋大学传播系研究生院主任,终身教授,现任太平洋大学校长室研究员,太平洋大学夏季培训院主任,为中国领军传媒学院亲自设计与指导了七届太平洋大学夏季新闻传播培训班。担任美国全国传播学会对外合作联席主席。分别获得太平洋大学研究,教学,服务单项最高奖。研究方向包括:跨文化交际传播,新媒体与大众媒体的社会化与影响。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陈大可

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任记者,Discovery Networks Asia-Pacific 2014 亚洲菁英导演。江苏省青联委员、南京市青联委员、人民日报(新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导演、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签约导演,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选片人。媒体工作的16年,影视作品获国内外诸多奖项。研究方向为纪录片研究,广播电视编导。

Rut Gomez Sobrino(西班牙

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妇女非洲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资本发展资金等联合国组织和欧盟公共机构的国际合作领域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在34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媒体及政治学,曾出版3部专著,发表19篇学术论文。创立了OCIP国际咨询公司,为联合国、国际组织和政府提供咨询服务。

Daniel Cotterall-Debay(新西兰)

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英语教学资深研究者,精通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出版4部英语学习专著,发表5篇论文。历任新华社海外编辑、《环球时报》编辑、中国北部地区雅思考官。2019年被波尔图市政府授予阿尔马达市城市改造奖。

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1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 //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考试与录取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达到我校自主设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试具有复试资格。

初试考试科目包括全国统考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和“外国语”及专业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具体要求及参考书目请参考上海外国语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复试包括专业笔试和面试,进一步考察学生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学费

新闻与传播硕士非全日制学费两年共计人民币壹拾伍萬元。

报考关键信息汇总

网上预报名时间:2021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网上报名时间:2021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

报名网址:https://yz.chsi.cn

专业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专业代码055200)

考试时间:初试2021年12月25日至12月26日;复试待定。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1-35372350、021-67701626、021-67701907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1:00 13:00-16:30

咨询邮箱:SISUcampe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