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ys in USA
 
发布时间: 2013-03-06 浏览次数: 1828

 

 

201110月在虹口校区某候考室的我绝对想不到,那个坐在桌子边一头紫色看着不像乖女孩的姑娘以后会成为我的室友兼好姐妹,并跟我一起去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就像2011年上半年跑去办港澳通行证,顺带办了护照的我,没有想到签注了两次的港澳通行证始终没有用上,却先用了护照跑去USA一样。

人生最奇妙的地方莫过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你会遇见谁,会发生什么。

 

USA之前

我想,相比起在美国的日子,最痛苦纠结的是去美国之前的日子。

9月底报名参加CYDP的项目,10月份得到回复,11月确认、交订金,12月收到邀请函、办理签证、预定机票,1月份准备出行的各种东西,2月初出发。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长,事情琐碎,与我忙碌无比、压力山大的研一第一学期相互交织,让我异常焦虑。

在办签证之前,我总是很担心美国严格的审查程序会把我挂掉,连做梦都梦到美大使馆一个大妈面试官操着一口上海普通话说我脑子有问题,不让我过。事实上,美大使馆面试官都是如假包换的美国人,在看了我们的邀请函之后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就让我们通过了。所有的附加材料都没看,一切多虑都是多余。而室友潮小姐却是梦到我们伫足第五大道只能看看的场景。现在想来,她的梦更真切。

原本并没有旅行的打算,可是同校的同学们都在积极筹划,又不敢在异国他乡一个人落单,于是最后跟潮小姐协商好进行最省钱的美东旅行计划。虽然去了美西的同学老师都说美西很美,不去很可惜。但是我也不是特别后悔。美东就让我很知足。这个商量的过程远没有我写出来这么轻松,要和自己的欲望对抗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确定了行程,那机票也就可以订了下来。可惜由于我们决定的太晚,我预订的时候机票已经涨价,所以我没有跟大部队订同一个航班,而是一个人预订了美联航的直航航班。现在忽然觉得当时很有勇气,一个英语不咋地的人,居然打算在异国他乡一个人从机场去酒店。不过,事实上,纽约的公共交通很方便,要是真的一个人去,也没有什么问题。

收拾东西总是个麻烦的事情,查了越多去美国的攻略就发现要准备的东西越多。1月份的每一天我几乎都在准备各种琐碎的东西:拖鞋、牙膏牙刷(美国所有酒店都不提供这些)、常用药、衣物、海关锁、行李带、小礼物、转换插座等等。

潮小姐总是担心我们两个人搞不定,四处找人结伴,差点惹出个大麻烦。幸好最后我们的同伴确定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二的姑娘——小白。她也是我们这次行程的重要收获之一。出发前的最后几天我们一直在商量自由行的路线,终于还是在倒数第二天选择了跟团,囧哩个囧。不过,事实证明,跟团也有跟团的好处,这个决定是对的。

25号终于坐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心才开始安定下来。1415个钟头的飞行,坐在窗户边的我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也因为担心行李安全没有离开过座位。我感觉自己的生理机都有问题了。到纽约之后一想到还要这样回中国就各种恐惧,好在上帝没有抛弃我。飞机上最美妙的莫过于可以与太阳相遇,霞光无比美丽。

 

在美东的日子

第一天:

纽约当地时间25号下午6点,飞机就要降落在位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机场了。我从窗口望出去,下面灯火璀璨,开始惊叹那里的繁华,尽管二十几个钟头没睡,却还是很兴奋。我和小白是同时降落纽瓦克,约定一起去预订的酒店。

出关的过程没有我想象的时间长,却比我想象的更没效率。海关大叔不断跟过关的人聊天,还时不时地跟隔壁的同事聊天。我足足等了一个小时,也从这个航班最先出舱的人,变成了最后过关的人。

站在到达出口,我开机发现没有信号,搜索发现没有wifi,霎时就傻掉了,我要怎么联系小白?她到没到?徘徊了40多分钟,找人无果,手机没救。我决定先坐shuttle去酒店,然后换张美国手机卡联系她。结果在买车票的柜台前我们相遇了,她也是徘徊了1个小时,找不到我也联系不上。我们俩买好票,准备上车,忽然我手机就有信号了,小白发给我的短信一条一条进来,我哭笑不得,赶紧发信息回家报平安。

一起坐shuttle的人们,在车上不怎么交谈,但是上下车的时候都会热情地跟同行者打招呼。我们住在27街第五大道的Gershwin酒店

设计感很强的酒店,wifi给力。登记入住之后因为嫌外面冷没有出去吃东西。可酒店一楼的餐厅也没有什么了,所以我吃了块甜饼喝了杯冰牛奶(话说,纽约人除了热咖啡、热巧克力之外,其他饮品几乎都是冰的,包括水。),回房洗洗澡就睡了。床弹性很好,睡得很舒服。

半夜潮小姐开门惊醒了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没锁好门,心有余悸,重新锁好睡下。

 

第二天:

早上我们仨早早起来在街角的咖啡店吃了早餐,纽约街头遍布的咖啡店都是快餐店,里面有鲜榨果汁、三明治、帕尼尼、现磨咖啡、袋泡茶、寿司、熟食各种各样的食物,非常方便,价位适宜。

退了房、寄存了行李之后,我们开始沿着第五大道一路往上城区走。第五大道果然是奢侈品云集之处,当然也有大众品牌。我们一路走一路逛,累了就走进咖啡店歇歇、喝喝水,然后继续。纽约很干燥,也很冷,我们一路都在不停地喝水。

下午接到导游的电话,晚上安排纽约夜游,顺便来把我们接回新泽西跟团,我们开心地答应了。回酒店取行李的时候迷路了,一位纽约帅哥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了地铁站,还说这里是纽约,没人在乎你是谁,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晚上去了洛克菲勒中心

和百老汇,还去新泽西哈德逊河边最佳观景处看了manhattan的夜景全景。可惜我们三个白天逛得很累,晚上非常困,逛得意兴阑珊的。

晚上在纽瓦克机场边上住的希尔顿酒店,wifi收费,我们就放弃使用早早睡了。

 

第三天:

旅行团安排了一天的纽约市内游,我们只参加了上午半天的帝国大厦顶层观景、游轮曼哈顿环岛游和航天博物馆参观。

帝国大厦顶层观景视野是不错,可惜日景没有夜景好看,顶层也非常冷。游轮环岛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正在维修期的自由女神像,她毋庸置疑是美国的标志性景观。也可以看到布鲁克林大桥,这座古典的桥倒是别具韵味。航天博物馆的参观可能喜欢机械和军事的男孩子会更觉得兴奋吧。

我们下午脱离了团队,准备自己去SOHO逛逛,结果迷路了,没找到目的地,倒是逛了超市和pharmacy。美国的超市就是食品超市,全部卖吃的,生冷熟热都有。Pharmacy是药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都有。路上也看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小店

在地铁里,我们还遭遇黑人问我们要零钱的事情,潮小姐面无表情、小白没有反应、我搞不清楚状况,于是三人没有作任何回应就离开了。囧!其实,我当时很天真地以为他只是想跟我们换零钱,但是看他摊开个手掌,里面又没有整钱,而且地铁购票机是可以找零的,我完全不知道是不是我英语太烂听错了他的意思,于是我就傻乎乎地飘走了。

临近我们约定和导游在中国城汇合的时间,我们误打误撞地走到了原计划逛一下午的SOHO区,看到了传说中的二手店、独立设计师的个人品牌店铺。

走到中国城的时候,我们都有些无语,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菜市场,路很窄,脏兮兮。周围的店铺都是繁体字,潮小姐问我是不是在纽约过得不好才会在中国城里,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

离开manhattan之后,我们在费城近郊住下。旅行团为了节约开支,都是在近郊订的四星级酒店,其实晚上很累,我们也不大会出门,所以郊区市区没有太大所谓,住得舒服就好。

 

第四天:

这天下着毛毛雨,在费城匆匆忙忙地看了自由钟和独立宫。在自由钟安检时,保安用中文说把衣服掀起来。潮小姐完全没有反应过来。这个地道字让我们惊叹不已。

导游也因为费城行程太短,多加了一个城市——巴尔的摩的游览。

    巴尔的摩是一个内港城市,也是菲尔普斯的老家。在那里我们遇到一对很可爱的龙凤胎,征得了他们父母的同意之后跟他们合照了一张。小男孩还问我们喜不喜欢他的T-shirt

下午到达了Washington D.C.,看到了国会山、自然历史博物馆、华盛顿纪念碑、白宫、杰斐逊纪念堂和林肯纪念堂,深深感慨自由之路不易。某人在国会山前面给跪了,为了面子考虑,我就不上她的图了。

在美国随处可见的就是小松鼠,白宫后面的小松鼠胆子很大很可爱,还跑来拿走了我手心里的巧克力。左图是小松鼠爬在小白的膝盖上找吃的。

晚上我们在郊区的一家中式自助餐厅用餐,16刀一位的价格还不错,菜品新鲜、丰富。酒店自然也在郊区,因为我们第二天就要往尼亚加拉大瀑布赶。

 

第五天:

早上56点我就起床了,因为国内正是除夕晚上67点的时候。这样的日子怎么能不打越洋长途回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婆呢?

通话完毕就出发前往大瀑布了。途中经过了赫氏城的巧克力工厂和康宁玻璃博物馆。

 

虽然我们都觉得巧克力工厂还挺有意思的,但是真正让我无法忘却的却是美国乡村的小木屋。

一栋简简单单的小木屋,一地一尘不染的莹白积雪就足以让我沦陷,可以满足我对生活的全部幻想。有冲动就那样留在美国乡村,岁月静好。

    晚上终于到达了尼亚加拉大瀑布旁边的酒店,暴风雪后的城市异常寒冷,而且不便行走。所以晚上我们既没有走去看瀑布夜景,也没有去导游提到的赌场见见世面。

 

第六天:

 早上起来,车窗上都是雪花状的冰,我们到了瀑布边的公园看电影《尼亚加拉传奇》,然后去瀑布边拍照。瀑布、彩虹、蓝天、白雪以及对岸的加拿大,都是那么清新美好。仨小妞达成一致,尼亚加拉大瀑布是我们这次旅行当中最棒的景点。

 剩下的时间,我们就都在赶往波士顿的路上了。在波士顿的同学说我会发现那里比NYC,比DC都美,我心里一直充满期待。

晚饭时间到达了波士顿中国城,旅行团在那里安排了晚饭龙虾餐。幻想中的龙虾餐是在海湾边,有着蓝天白云和阳光。暴雪后的波士顿冷冷清清,中国城也是没有什么人影,让我有着巨大的心里落差。

不过龙虾很实在,当然暴雪也是。

第七天:

旅行的最后一天了,上午去了哈佛和MIT,新闻学专业出身的我们当然不会错过两校的报纸。学校里的学生来去都是行色匆匆的。校园里种种氛围让我各种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学习,站在哈佛先生像面前默默无语。说多了只会更伤心,还是直接上图吧。

后来坐游轮游览波士顿海湾,有波士顿倾茶事件的模拟景观。不过阴沉的天色也着实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午餐在昆西市场各自解决,昂贵的龙虾热狗让人咋舌,当地特色的蛤汤倒是非常美味、价位也适中。昆西市场没有什么好买的,不过喜欢美国篮球的童鞋可以买到波士顿正宗的球衣。

团友都在波士顿机场离团,只剩下我们三个和一对母女跟车回到纽约。本来按照旅游公司的规定,只能在中国城或者法拉盛下车。可是我们东西很多,于是我们央求导游把我们送到Days Hotel(我们预定的酒店,同时也是之后我们上课期间一直住的酒店)。导游人很好,答应了我们。

 

第八天:

奔波了好几天,我们都很累,一觉睡到了中午。起床之后潮小姐去见她同学,我和小白各自花了29刀买了一周不限次的地铁票,出发去911纪念地。纽约的地铁真的是非常有历史感,像是地下铁路老旧、阴冷。头顶是斑驳的墙壁,结满了蜘蛛网,我走在里面常常会担心头顶有只老鼠掉下来,或者站里面有喝醉的黑人冲出来,再不就是担心人多手杂东西失窃,或者坐过站,始终都是提心吊胆。

晚上回到项目安排的房间就见到了我们另外两位室友——小雨和傻大妞。

 

第九天:

今天是项目开始的第一天,早上我们几个人从酒店步行去哥大,20block走了20分钟。在老图书馆参加项目的全体成员作了自我介绍,帝都某名校的学生还都是一分钟不show off会死先生和小姐啊。(不过后来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比较珍贵的东西,这是后话,后面再说。)最让我郁闷的是,我居然看到项目负责人脸上出现欣赏的表情。这让我异常失望,甚至开始怀疑这个项目是否报错了,心情非常糟糕,以致于后来参观哥大我都没有什么心情,也没拍什么照片。

吃了一点点心之后我们就坐大巴去普林斯顿大学参观。普林斯顿大学是我在美国参观过的最美的校园。城市因大学而建设,有着与世隔绝的感觉。理工科的院校,却是古典雅致、精致小巧、与世无争。校园里的建筑外观古典,设施却很现代,样样齐备。体育馆、宿舍、餐厅都让人艳羡不已。

第十天:

第一天上课,上午哥大的香港籍教授Ms.Jenny S.Mak给我们讲哥大研究生院学生求职指导,针对求职中简历、面试和仪表问题进行分析,选择了部分简历进行修改演示。

教授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并带了哥大的纪念品作为礼物,所以将课堂气氛调动得很好。课上学到了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说如果有个名牌或者名片贴,应该贴在左胸口,这样握手时不会挡住还可以让人清楚地看到你的名字。在一个聚会上想要与人攀谈,要在他和别人交谈的间隙插入最佳。与人握手时要有眼神交流,并且手上要有力度以示诚意。美国的简历注重专业性,不需要任何私人信息如生日等。因为不允许有性别歧视,所以简历上也不需要注明性别。

课上和邓雪小组进行相互面试,非常直率的好姑娘,坦承自己是叶钦达的脑残粉。还和妈妈是老乡,亲切感倍增。

下午是News ChinaCEO Fred Teng 上课,原本计划讲华人在国际传媒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是他讲了没几句就开始讲中美关系了。这位华裔是上海出生,6岁去了香港,15岁到了美国。我认为他对现今的中国国情一无所知,全然不了解。所以他所有的评论和分析都让我觉得失去了意义。

课后帝都名校的某小姐给他送礼物,他原本很开心,可是听到小姐说要分享一个故事脸色就不好了,听说那个故事很长脸色就越发阴沉。后来他问代表众人送礼物有没有征求众人的同意,得知没有之后就把小姑娘批了一顿。那个姑娘因为讲故事时仪表出现纰漏以及被批评引来下面议论纷纷。我在心里哀叹了一下,名校出身又如何?签了世界五百强的名企又如何?EQ不够始终要吃亏的。

 

第十一天:

这天上午的安排是参观奥美广告公司,要求穿正装。买的时候明明正好的鞋,那天早上忽然就大了,塞多少餐巾纸都无力补救,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好在助教借了一双平底鞋给我,让我在进公司之前先顶着。

接待我们的是大中华区的负责人,之前也在China Daily 担任要职。后来在接触到一些华裔之后,我开始觉得华人在美国留学工作都可以,但是要进入到美国主流社会和上流社会是非常难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能够到达这样的高度,除了他确实能干以外,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起点是以一个国家实力为支撑的China Daily。所以他更快、更容易也更直接地接触到上层社会或者说精英阶层的人,为了后来转行奥美奠定了基础。

至于他的讲的内容都是奥美为中国品牌做的比较成功的广告案例,涉及到比较基础的东西,比如市场分析、目标受众的定位等等。本科时期的广告课程基本都有涉及到,所以算是知识巩固吧。

下午是辉瑞公司全球公关副总裁Kathryn Metcalfe,成功的职业女性、幸福的妻子和母亲。她讲的是公关策略,课堂上还将我们随机分成5组,在分组时考虑了专业与年级不同的问题,尽量做到均衡。然后给我们的课题是《如何让洛克菲勒中心主楼顶层的观光量翻倍》,限制条件是门票不打折,完成时间是半个小时。

这种时间的紧迫感调动了每个人每一条神经,大家都开始积极地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开始我一直都没有开口,因为我感觉几个本科的姑娘都非常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在抢着说。一直等到她们说得差不多了,我才讲了几点我的想法。最后大家把所有点整合了做成了简单的report,上台做presentationKathryn后来给了每组一个纪念包,要求交给贡献最大的人。小组里面一直都没有结论。我暗暗笑了笑,人都是有私欲的。如果没有私心,一个组里谁的贡献最大应该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一个小组project,人人都有份参与,人人都有努力,缺了一个人都不会成功,但是做的多和做的少的区别总是会存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私欲、没有贪欲,怎么会看不到客观的事实呢?但是一个小小的奖励就可以让人的私欲显露出来也是一件让人非常难过的事情。

值得开心的是漂亮的彦婷妹子在小组作业之后跑来加我微信,她又美又能干,也是我的最佳收获之一~

这个小组作业确实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平时在学校做这些东西都是有很长的准备时间的。这种即时性的project是对反应、知识储备、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考验。遗憾的是我一直为自己的英语感到自卑,没有勇气站到讲台前面去讲自己的观点。

 

第十二天:

今天是自选参观游览自由女神像和华尔街。因为之前去过了,所以我们打算自己去参观大都会博物馆。

国内最让我震撼的是陕西省博物馆,而美国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大都会博物馆了。它在中央公园的旁边,非常大。在它南边的一个街区我还看到了一个很有爱的鸟巢。

门票是25刀一位,但是如果你去前台捐赠12刀就可以得到免费的赠票。门前广场上有很多鸽子,气定神闲地吃了台阶上吃东西的人们掉落的面包屑。因为食物和水禁止带入,所以大家会在门口的台阶上吃东西。其实博物馆底层也有餐厅可以用餐,食物与水不得带出餐厅。

整个博物馆分成了N多个区,原谅我不记得N是多少。有拜占庭、罗马时期的展厅,亚洲古代展厅,中世纪欧洲展厅,美国展厅等等。我们有选择性地走马观花,还是花了6个小时。

晚上赶到百老汇的时候,Mamma Mia和歌剧魅影的打折票都卖光了。看歌剧的计划只得又推迟了。

 

第十三天:

上午讲课的是哥大新闻学院的教授Lennart Bourin,他获得过四次艾美奖,曾任职于CNNABC News,讲的话题是TV Production

结果又是主题没讲多少,话题又跑偏了。不过这次不是教授跑题,是一些学生提问和show off把话题带偏了。

一些学生,尤其是有新闻专业的本科生说了些让我至今都愤怒不已的话。有人说自己从来不看电视,因为完全不相信电视新闻,只会从网络获取信息。作为大学生,尤其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说这种话应该吗?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部分传统媒体是不会讲事实的全部,甚至可能会有意误导观众。但是传统媒体的可信度比起新媒体还是好很多的。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网络海量信息,你接收之后会全部相信吗?当一个传言在网络传得满天飞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否属实,可是传统媒体报道之后,你会不会认为比较可信?媒体做的不到位,受众不去自动过滤和分辨信息,还要选择全盘不接收?这是其一。

其二是有些同学在教授面前大谈特谈,国内新闻体制有问题,媒体不负责任,媒介不可相信,把国内的新闻、媒体说得极其糟糕,并且大呼中国应该全面开放信息。我很无奈,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国媒体没有那么糟糕,何况还有南方周末等报纸坚持努力。媒体管制确实应该要一点一点地放开,因为这样它可以推动民主进程的进步,但是不能全部放开。中国跟美国的国情很不一样,这不完全是体制不同造成的。首先,中国的经济没有美国发达,人们的富裕程度、社会保障体系、公民受教育程度都差了很大一截。作为大学生、研究生,我们身边的人可能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是中国还有很多贫困的地区,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更不要谈教育了。中国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其实很低,因此民智就不高。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信息,没有办法过滤,加之爱起哄的性格,很容易偏听偏信,然后引发一些冲突。这样的冲突对民众、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最糟糕的是教授相信了学生们的片面之词,对于没有到过中国的教授来说,国内一流大学的大学生的话是有比较高的可信度的。最最糟糕的是我没有反驳。我还是不敢开口说英语,觉得自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就是,我觉得有些学生纯粹在show off,博教授眼球,他们所谓的提问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对于这样的人,我着实觉得多说无益。

这里要讲到帝都某名校让我钦佩的地方了。早上一坐下来,他们那个签了世界五百强的大四姑娘就转过来对一个大三的姑娘说已经查好了教授的资料并且发到他们所有人的邮箱了,让他们在上课之前好好看一下。他们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课程,有准备、求表现,也非常团结。从这个程度上来说,我觉得他们比我们更认真,更professional

下午的课是纽约的华裔职业规划师Ms.Danye Wang,她是东北姑娘,08年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求职和人脉技巧,包括怎样写得体邮件,在面试时要注意的细节,怎样把握时机进行自荐。这是我收获颇丰的一节课,她讲的内容都非常实用,我做了大量的笔记。原本准备课后跟她再详细交流一下,可是大家都在等,我们小组的final project又要开会,不得已只能先行离开了。后来按照她教我们的方法给她发了Thanks letter,并且收到了回复很开心。

晚上我们整个team坐在星巴克里,一人一台电脑,开始做资料搜集和选题确定。这种大家通力合作有商有量的感觉真好。

 

第十四天:

上午是哥大商学院的教授Joseph Plummer讲的品牌管理,都是基础内容。可能因为下午要去看歌剧,我们都有点心不在焉。

中午去KFC吃了传说中美国才有的Double Down Sandwich(下图)。潮小姐、小雨和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去百老汇买Mamma Mia的打折票了。那天特别冷,天阴沉沉的,还刮很大的风。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手已经完全僵掉了,人也快冻傻了,才买到票。六折票加上税90刀,让我觉得肉痛不已。

可是等晚上看完演出之后,我就完全不觉得了,还觉得非常值得。这部经典又叫座的歌剧真的非常震撼,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人,都会被深深感染。女主角的歌声无比美妙,即便没有完全挺清楚每一个歌词,也能明白她的情绪、她的内心世界,血液也随之澎湃,沉醉在她的歌声里。直到散场了,我们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百老汇,不虚此行!

 

第十五天:

上午Ms.Janet Carmosky给我们讲中西方情商,事实上她最后讲了她公司的公关部门构成和运作。讲得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也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对于我来说没有知识的更新。

下午的Shannon Polly讲的人际情商,跟前几天的一些课有些许的内容重复。不过老师真的是个很有激情的人,她问我们有没有看过Mamma Mia,然后告诉我们她是个专业歌手,还即兴演唱了一曲。课堂的气氛一下子high到了极点。大家都被她的坦率、真诚所深深打动。

晚上我们team的根据地从星巴克转战到我们住的days hotel。大家开始汇报各自搜集资料的情况,然后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补充,最后我自告奋勇进行资料汇总。因为这种工作只能一个人做,效率高,大家讨论着做反而混乱。整理完已经是凌晨3点了,虽然很久没有熬夜到这么晚,但是我觉得心甘情愿,因为有好搭档。

第十六天:

今天上午去参观道琼斯公司以及它旗下的华尔街日报,这是一个让我意外惊喜的行程。

两位公司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公司,看到了华尔街日报获得过得普利策奖章、电视新闻的现场录制、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休息区,见到了和员工一起办公的CEO,还敲了报喜的金钟。每次金钟一响,整个办公室里的人都会停下手里的工作鼓掌。工作人员看到我们这群中国人异常好奇和兴奋,还怂恿我们敲钟。道琼斯公司还有非常温暖的企业文化,带我们参观的lady曾经遇到车祸,公司给了她很多支持和帮助,让她倍感温馨。这么温暖的企业文化是我不曾想到的。

中午在我的建议之下,5个上外姑娘加2个人大姑娘一起去Smith & Wollensky 吃牛排。这家牛排店在《穿prada的女王》和《欲望都市》里都有提及,确实非常有生活气息。三种不同的牛排也让我们尝到了不同的美味,对美国牛排也有了新的认识。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联合国。在联合国门口居然一位邪教组织的阿姨,说一些糟糕的话。我们面面相觑,仓皇逃走。

联合国的安检程序很严格,大的包都需要寄存。进去之后是分批跟导游走,参观各个会议室,游览结束之后不得逗留,必须跟导游回到大厅。自己可以随意活动的范围就是地下一层的联合国邮局和纪念品商店。我在联合国寄出了近20张明信片,之前写就写得半死。不过这跑大半个地球的心意还是非常重要的。

联合国是为了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设的。墙壁上讲了很多人类的权利,还说了一句非常优美的话:联合国不是带人们去天堂,而是把人们带出地狱。

可能因为累,所以觉得联合国也就这样。

 

第十七天:

上午是Erica Gruen给我们讲广告策略。她曾经在CNN、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福布斯杂志等媒体工作,并担任美食节目公司主席。话说她也跑偏题了,开始讲她的美食节目。

刚好我们teamproject跟她的节目也有一点关系,于是课后就向她请教了几个问题。关于如何处理节目中细节使得节目更吸引观众,她说我可以跟她电邮讨论。不过可能因为她真的太忙了,到今天我都没有收到回复。

下午是NYUProfessor Terry Fassburg给我们讲整合式市场沟通策略,他曾是奥美、百事、西门子公关部的高管。课堂上展示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广告,我觉得创意真的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让广告、商业甚至于一个国家都变得非常棒。

课后小组进行了再次碰头,把内容进行整合梳理,然后再次分工,进行各个部分的整合和翻译。晚上完成第二篇因为感想。其实觉得项目的组织者Jason真的非常用心和努力地想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用的东西,但同时又太过执着于把我们塑造成他心目中的优秀模样。我觉得人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最珍贵的地方就是有各自的个性,使得彼此与众不同,也使得大家可以互补。如果人人都一个样子,世界未免太没有意思。美国可以发展的很好,最重要的也是因为它重视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性。

 

第十八天:

上午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招生见面会,招生简章高端大气上档次。硕士项目都是为了培养从业人员的,所以大部分时间在外面采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托福114分及以上。已经是研究生的我,觉得自己真的处于不尴不尬的地位。不太愿意再出国读硕士,费用高,而且新闻专业地域性太强。但是我对学术没有极大地热忱,不敢出去读博。忽然觉得自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下午又是NYUProfessor Terry Fassburg给我们讲整合式市场沟通策略。这次分组分析平面广告,利用上课讲的six principles 评价广告的优劣。

下午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就去了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参观,因为周五下午4点到8点免费。MOMA里面有非常多的名画:睡莲、星夜、沉睡的吉普赛人等等,虽然排队的人超多,占据了很多时间,但是能够参观还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我深深觉得优质的艺术作品就是让我这种没有艺术细胞的人都能感受到美的

回到hotel当然是继续final project。我们组是三个上外的研究生和两个帝都名校本科生。两个孩子一直都挺好的,男生大二很努力,很用功。女生是大三的。结果晚上和稿的时候,男生表现地异常强势,对所有人的PPT指手画脚,要大家修改。在我的part,因为两页的字体风格问题,我们有分歧,我坚持不予修改,因为我在选择字体时是有用意的。男生可能感觉到自己有些过分,就缓和下来,说只是建议。然后,更狗血的事件发生了。大三姑娘的PPT过于简单,男孩厉声质问她究竟有没有认真做,还质问她:你说你认真做了。那我问你,如果这是在*大的课堂上,你敢把这样的东西拿出来吗?当时我们就震惊了,场面瞬间冷掉,我们三个研究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收拾。后来男生意识到自己有些激动,临走之前说projectproject,他对事不对人,希望不影响其他事情。

对于他的这样的表现,我只能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已经见识过他的师兄师姐,乃至同届同学在其他各组的表现了。说得难听点叫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有一点我是欣赏的,他们作为名校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优越感以及爆膨的自信心,他们会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目空一切,但是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或许他们的高要求没有使得他们像自己想象中那般优秀,但是高要求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不仅仅用在专业上,也用在做人上就更好了。

 

第十九天:

从上午十点开始,各个小组做presentation,我们组抽到最后一个。大家很努力,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虽然我觉得Jason为了让大家都高兴,评得比较松,甚至有点水分,但是还是很开心的。

晚上的告别晚餐安排在了一家意大利餐厅吃海鲜,也在餐厅里获知小组名次。

把奖金拿给我们组那个男孩的时候他一直不停地跟我说谢谢,我明白他的谢谢不单单是我把钱递给他,有很多意思。我觉得很好啊,我们都还年轻,我们都会犯错,知道改,有机会改就是好的。大家那么努力一起并肩作战,怎么能不是朋友呢?我笑着说:谢谢大家吧,大家一起努力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而且那个女孩没有参加晚餐,奖金我就让男孩转交了,我想师姐弟之间应该也有话要说吧。

原本晚上答应Jason一起去酒吧玩儿玩儿,聊聊天的。结果之前逛街给家人买东西,很累,加上还有保健品没有买,就爽约了,而且没有通知。我不是没有责任感的人,只是不想把离别变得特别伤感。世界那么大,我们不是都相遇了?还怕不能重逢吗?

 

第二十天:

早上5点半就爬起来,6shuttle就提前到达了楼下,准备出发去纽瓦克机场。上帝没有抛弃我,小雨跟我一个航班。这次我们住一个屋,也非常投契,很好的缘分。

离开的时候,manhattan还没有完全苏醒,天没有完全亮,街道上只有空的出租车在穿梭,不堵车不滞留,开得很顺畅。起飞之前我睡着了,连纽约都没有再看一眼,醒来的时候觉得好遗憾。

飞机经过北极的时候可以看到下面的冰面,非常兴奋。

1415个小时的飞行,我和小雨相互依偎着睡觉,或者一起看电影、聊天,觉得没有很难熬。人果然是群居动物啊。

 

写在最后

美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我觉得都很宜居,环境好、交通方便、设施齐全。而那些名校也是充满了学术气息,是适宜学习的地方。

在纽约街头也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六又二分之一大道。

这个世界很新奇,充满吸引力,可是并不会让你迷失,人成长了的标志应该就是不会盲目迷信吧。知道分辨什么好,什么不好,不片面,不偏执。

不过对于名校个别学生把我们学校姑娘骂哭了的事情我还是耿耿于怀,我不仅见识到了他们的自以为是和霸道,我还看到一个小姐是怎样告黑状陷害我们的姑娘。我能够理解一个人EQ不够、幼稚,可是我不能原谅一个人心肠歹毒。

Anyway,美国之行还是很棒的。在纽约的时候,我非常想念上海,而此刻坐在上外小别墅书桌前的我,开始非常怀念纽约,怀念USA

潮小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我开始期待,下一转角,我们会遇见谁~